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4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5篇
  20篇
综合类   320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38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为提高微生物法发酵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产量,优化嗜酸乳杆菌生产共轭亚油酸的发酵条件.[方法]试验以亚油酸为底物,利用嗜酸乳杆菌合成共轭亚油酸,选取对CLA的生成量影响显著的几个因素:底物浓度、接种量、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到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底物浓度1.0 mg/ml、接种量4%、初始pH 5.5、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7℃.正交试验发现,底物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显著影响CLA的合成产量.最终得到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底物浓度为1.5 mg/ml、接种量2%、初始pH 5.5、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33℃.用气质联用法对产物进行定性分析,证明产物是c-9,t-11 CLA.此时,CLA的产量为91.54 μg/ml.[结论]试验优化了共轭亚油酸的发酵条件,为更有效率地利用嗜酸乳杆菌生产共轭亚油酸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为了初步阐明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JH-1体外降胆固醇机理.[方法]分析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的3种可能的机理(同化作用、共沉淀作用和掺入细胞膜).[结果] Lactobacillus brevis JH-1体外降胆固醇与同化作用和掺入细胞膜有关.[结论]初步判定短乳杆菌JH-1体处降胆固醇是同化作用和掺入细胞膜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旨在构建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的重组罗伊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L.reuteri),并评价其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效果。利用PCR扩增实验室分离保存的PCV2b型毒株的cap蛋白基因,以猪源L.reuteri为宿主菌,构建表达cap蛋白的重组菌株pPG-T7 g10-PPT-cap/L.reuteri,通过口服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粪便、鼻腔洗液、生殖道洗液、肠黏液中抗原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小鼠血清中各细胞因子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后攻毒的小鼠体内器官的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口服免疫重组乳酸菌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小鼠粪便、鼻腔洗液、生殖道洗液、肠黏液中sIg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和对照组相比,IFN-γ、IL-2、IL-4、IL-12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IFN-α无显著变化;体外孵育PCV2和小鼠脾淋巴细胞结果表明,重组乳酸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口服免疫重组乳酸菌组小鼠脾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口服免疫重组乳酸菌组小鼠体内的病毒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PCV2 cap蛋白的重组罗伊氏乳酸杆菌,经口服途径免疫动物,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能够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4.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获得共轭亚油酸 (CLA)乳酸菌的菌种 ,从酸菜汁中筛选出 1株CLA生成能力较强的的乳酸菌 ,发酵液中CLA生成量为 2 6 7 5 μg·mL-1。此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过氧化氢酶阴性 ,4 5℃下生长 ,15℃基本不生长。基于生化试验和培养基成分的利用情况 ,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经气相色谱检测 ,该菌种合成的CLA产物为c9,t11/t9,c11 CLA和t10 ,c12 CLA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65.
常见中草药对两种肠道有益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了解中草药对机体肠道有益菌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探讨中草药的使用前景。选取清热解毒类的板蓝根、柴胡、连翘 ,泻下类的厚朴、大黄、芒硝 ,补益类的枸杞子、地黄、五味子共 9种常见中草药制成浸提液 ,添加于有益菌体的外生长培养基中 ,采用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活菌计数。结果显示清热解毒类中药在 3种试验浓度下对两歧双歧杆菌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对嗜酸乳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P <0 .0 5 ) ,但不同浓度下抑制作用不同 ;泻下类中药均强烈抑制 2类有益菌的生长 (P <0 .0 1或P <0 .0 5 ) ,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而补益类中药对 2种试验菌均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 (其中对双歧杆菌P <0 .0 5 ) ,且随着浓度增加 ,促进效果增强。因此认为 :在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云南泡酸菜中乳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杆菌在泡酸菜发酵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从青菜不同发酵阶段的14份泡酸菜样品中,分离培养出52个乳杆菌培养物,除5株未鉴定到种以外,鉴定为17种共46株乳杆菌,其中6种尚未见到由泡酸菜分离鉴定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泡酸菜中乳杆菌的种类,并从其中选择优良菌种,以便将来应用.  相似文献   
67.
利用Oligo设计合成一对引物P1、P2,分别含有BamHI和XhoI酶切位点,以猪细小病毒株LJL12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VP2基因,克隆到pMD18-TSimple载体,并进行酶切、PCR鉴定和序列测定。将VP2基因分别亚克隆到干酪乳杆菌细胞表面表达型载体pPG1和分泌型表达载体pPG2的BamHI和XhoI酶切位点,电转化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393,获得阳性重组菌株。成功构建了猪细小病毒VP2蛋白的干酪乳杆菌表达系统,命名为pPG1-VP2/L.casei393和pPG2-VP2/L.casei393。  相似文献   
68.
通过植物乳杆菌N3发酵断奶仔猪料对断奶仔猪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测定其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组织学指标、饲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等,初步探讨了植物乳杆菌N3发酵断奶仔猪料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在MRS平板上,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Nisin对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5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12生长的抑制作用。当Nisin浓度≥50ug/ml时,对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5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12则几乎不生长,即使Nisin的浓度仅为25ug/ml,当L.acidophilus La-5和B.bifidum Bb-12单独或两者共同在37℃发酵10%(w/w)还原脱脂奶时,脱脂奶中添加的50ug/ml Nisin对B.bifidum Bb-12表现出杀菌作用,而对L.acidophilus La-5则为抑菌作用。当延长培养时间后。L.acidophilus La-5的存在可以降低Nisin对B.bifidum Bb-12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70.
The effect of NaNO2 and NaCl on the growth of 24 lactic acid bacteria strains isolated from vacuum-packed cooked ring sausages were examined by analyzing different growth parameters with Bioscreen. NaNO2 had a very limited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t 50 and 100 mg/l but at 400 mg/l a more pronounced inhibitory effect was found. Bacterial growth was enhanced by 1-2% (w/v) of added NaCl, while NaCl concentrations above 3% (w/v) had a clear inhibitory effect. Leuconostoc isolates seemed to be more sensitive to sodium nitrite and sodium chloride than homofermentative lactobacilli strains. Among homofermentative lactobacilli, the strains resembling Lactobacillus curvatu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NaCl than those resembling Lactobacillus s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